<strike id="x0icr"></strike>
    <th id="x0icr"><option id="x0icr"></option></th>
    <th id="x0icr"></th><strike id="x0icr"></strike>

    <tr id="x0icr"><sup id="x0icr"></sup></tr>
  1. <code id="x0icr"></code>
    1. <strike id="x0icr"></strike>

      1. <code id="x0icr"></code>
        <tr id="x0icr"></tr>
                  1. <th id="x0icr"></th>
                    行業動態

                    2017年地質調查成果年度盤點

                    發布時間:2018-01-03   瀏覽次數:11588次   信息來源:中國礦業報

                    作者: 吳昊 | 來源: 中國礦業報    

                      2017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召開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對2017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作出批示,要深入貫徹執行新發展理念,建設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在會上總體概括了中央國務院和部黨組對地質調查工作提出的9項重點要求,深刻分析了當前地質工作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6個問題,突出強調了2017年要完成的10項重點任務。會議期間,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中國地質調查年度報告(2016年)》、《關于地質調查支撐服務脫貧攻堅情況的報告》、《支撐服務能源資源重大突破地質報告》。

                      點評:2017年是實現“十三五”目標關鍵的一年,也是地質調查新百年的起始之年。會議指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地質工作要順勢而為,著力在各個方面調整工作結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地質調查工作的思路是:用科技創新改造、引領、支撐地質調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質調查局。

                      多方聯動打造地質調查“皖江模式”

                      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安徽省政府聯合召開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第一次聯席會議暨成果交流會,展示并交流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期間,發布了《支撐服務皖江經濟帶發展地質報告(2017年)》,皖江9市政府負責同志圍繞地質調查工作需求作了典型發言。

                      點評: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堅持行政協調與業務推進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中央與地方協調聯動的“聯席會商”機制,打造了可復制推廣的地質調查“皖江模式”,為構建新型的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體系提供寶貴經驗。

                      海洋地質調查“九龍探海”新格局形成

                      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保障工程配套裝備項目中的3艘調查船,“海洋地質八號”、“海洋地質九號”、“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在今年陸續出塢下水。其中,“海洋地質八號”是世界第一艘六纜高精度短道距地震電纜三維物探船,“海洋地質九號”是以短道距地震電纜二維多道地震為主的多功能綜合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是我國自主建造的高精度地質調查船。這3艘調查船投入使用后,將與現有的“海洋六號”、“海洋四號”、“探寶號”、“奮斗四號”、“奮斗五號”、“葉治錚號”調查船一起,形成“九龍探海”新格局。

                      點評:9條海洋地質調查船構成中國地質調查局覆蓋淺水、深水及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質調查船舶及技術裝備探測體系,也標志著我國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能力躋身世界前列,極大地提升了地質調查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的能力。

                      “海洋六號”取得豐碩科考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局“海洋六號”科考船完成2016年深海地質航次、中國大洋41航次和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航次任務,取得五方面重要成果:獲得了南極海域寶貴的地質地球物理實測資料,開辟了深海地質調查新區域,履行了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探合同義務,實現了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積累了全海域航行保障及復雜環境下開展海洋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的經驗,大幅提升了我國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能力。

                      點評:本航次歷時232天,航程近7萬千米,是一次從深海大洋向極地冰海跨越的歷史性航程,是落實“三深一土”國土科技創新戰略的具體舉措,彰顯了我國深海進入和深海探測的能力。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超額完成“日產萬方、持續一周”的預定目標。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試采現場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開采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來賀電,盛贊試采成功“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志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點評:試采成功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雄安新區地質調查拉開序幕

                      中共中央、國務院4月1日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新區規劃建設需求,制訂了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總體方案和2017年工作方案,確定了四大工作目標,一是構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二是打造全球地熱利用樣板;三是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范基地;四是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流程地質解決方案。

                      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向雄安新區移交第一階段地質調查成果,可作為新區暨起步區總體規劃的地質依據。

                      點評: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工作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新區規劃建設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多家單位投入工程技術人員1700多人,堅持理念創新、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獲取90余萬條數據,取得了豐碩成果。

                      《支撐服務贛南蘇區脫貧攻堅地質調查報告》編制完成

                      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有關單位編寫完成了《支撐服務贛南蘇區脫貧攻堅地質調查報告》。報告回顧了30年贛南扶貧歷程,闡述了期間取得的成效,總結了支撐服務贛南蘇區脫貧攻堅的經驗,并介紹了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點評:中國地質調查局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發揮專業優勢與貧困地區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延伸服務、示范引領,舉全局之力打通地質工作支撐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強力支撐贛南蘇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多家單位投入茂縣泥石流搶險救援

                      6月24日早上5:40左右,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一起山體高位崩塌,數十萬方的崩塌體掩埋山坡下一處村民聚集點,40余戶100余人被埋,堵塞河道2千米。

                      獲悉災情后,國土資源部立即啟動地質災害三級應急響應,中國地質調查局航遙中心、地質環境監測院、成都地調中心、探礦工藝所、地質力學所和全國地質資料館積極組織力量投入救援。

                      點評: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積極投入地質災害搶險救援,為決策部門提供依據,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地質調查局7月7日在北京舉辦湖北宜昌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重大突破成果研討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以往油氣地質工作的基礎上,瞄準久攻未克的南方復雜地質構造區,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實施的鄂宜頁1井在寒武系水井沱組(地層形成于約5億年前)獲得6.02萬方/日、無阻流量12.38萬方/日的高產頁巖氣流,并在震旦系陡山沱組(地層形成于約6億年前)獲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頁巖氣藏的重大發現。

                      點評: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的重大突破是歷史性、開拓性、導向性、里程碑式的,填補了中揚子寒武系油氣勘探的空白,首次確立了寒武系水井沱組為頁巖氣勘查開發新的主力層系,對廣大南方復雜構造區塊油氣勘探具有示范引導作用,實現了我國頁巖氣勘查從長江上游向長江中游的戰略拓展,對形成南方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支撐長江經濟帶戰略和油氣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召開

                      “中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7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通報了從去年11月8日召開中國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大會暨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學術研討會以來,全局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的主要進展與成果,部署了下一階段的工作。會議介紹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落實推進方案》、《中國地質調查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試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激發地質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實施辦法(試行)》等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有關重要文件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區域地質科技創新中心、全國地質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

                      點評:會議再次明確,科技創新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立身之本,要把科技創新擺在地質調查事業更加突出的位置,務必牢固樹立“用科技創新改造、支撐、引領地質調查”的理念。

                      我國首次鉆獲埋藏最淺、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

                      中國地質調查局和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共同實施的青海共和盆地干熱巖勘查項目通過專家評審。該項目在青海共和盆地成功施工5眼干熱巖勘探孔,均鉆獲干熱巖體。其中,GR1干熱巖勘探孔,孔深3705米,孔底溫度達236℃,孔內3366米以下深度平均地溫梯度為8.8℃/100米。這是我國首次鉆獲埋藏最淺、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

                      點評:我國干熱巖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面臨重重困難,實現干熱巖的大規模高效利用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地質工作者為之繼續努力。

                      《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編制完成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涵蓋土地規劃利用管理需要重視的資源環境條件、城鎮和重大工程規劃建設適宜性、產業規劃布局需要考慮的能源與資源條件、生態環境保護需要重視的資源環境狀況和防災減災需要重視的重大問題等5個方面的圖件共計55幅。圖集詳細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自然資源分布及變化情況、主要地質環境問題等多領域的調查成果,通過港口建設適宜性評價、漁業資源用地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工作,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可為大灣區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9+2城市群國土空間布局、海洋經濟發展、資源配置、重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和減災防災等提供科學依據。

                      點評:圖集編制完成將支撐服務大灣區經濟建設,完善粵港澳三地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

                      三方合力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許瑞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劉宏斌分別代表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點評:三方簽署協議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賀電精神的重大舉措。要通過加強部、省、企合作的組織領導、加快資源管理政策和產業政策研究與制定、發揮各自優勢落實各方責任,依靠科技進步,發揮制度優勢,加快研發進程,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

                      中國-阿拉伯地學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在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期間,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阿拉伯國家地學合作研究中心于9月9日在銀川揭牌成立。中心旨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中阿地學共同體,提升環境治理能力,促進中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區域地學研究水平,解決重大資源環境問題。中心研究區域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等22個阿盟國家和地區,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共同建設與管理。中心學術委員會由中國及阿拉伯國家地學領域專家組成。

                      點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來,中阿在地學與地質調查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國地質調查局與相關阿拉伯國家對口部門簽署了9項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合作協議,組織實施了7個合作項目。今后,相關部門將加強技術標準、地學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提升技術水平。

                      “地質云1.0”正式上線服務

                      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會議暨“地質云1.0”發布會 11月6日在京召開,會上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云1.0”正式上線服務。中國地質調查局積極貫徹落實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要求,在完成頂層設計、出臺《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實現“地質云1.0”上線、初步構建信息化建設運行制度標準框架,打通數據孤島、實現75個核心數據庫的互聯互通,實現“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地質調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發了地質調查智能空間技術、探索建立了智能地質調查工作新模式等五方面取得了成果,地質信息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點評:“地質云1.0”正式發布并上線服務,標志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互聯網+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我國城市地質調查取得豐碩成果

                      全國城市地質工作會議于11月15日在北京召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對會議作出批示。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出席會議并講話。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介紹了城市地質調查取得的成果——為支撐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城鎮化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分析了我國19個城市群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337個主要城市的優勢地質資源和重大地質問題,形成了我國城市地質資源環境狀況的總體認識,提出了優化城市群發展規模和布局、發揮城市地質資源優勢、保障城市地質安全的對策建議。

                      點評:加強城市地質工作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加快構建現代化的城市地質科技支撐體系,將城市地質工作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利于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西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成立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創新中心體系中首家區域創新中心——西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12月6日掛牌成立,以期更好地服務國家和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點評:這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推進地質調查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在強化區域地質調查機構科技創新能力上邁出的第一步。


                    日韩精品无码,最近高清中文字幕网,网站啪啪,中文天堂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