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x0icr"></strike>
    <th id="x0icr"><option id="x0icr"></option></th>
    <th id="x0icr"></th><strike id="x0icr"></strike>

    <tr id="x0icr"><sup id="x0icr"></sup></tr>
  1. <code id="x0icr"></code>
    1. <strike id="x0icr"></strike>

      1. <code id="x0icr"></code>
        <tr id="x0icr"></tr>
                  1. <th id="x0icr"></th>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親近偉大 理解偉大——馬克思都說了些什么 作者 李學

                    發布時間:2019-06-24   瀏覽次數:8439次   

                      一、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

                      (一)千年思想家

                      在20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在全球范圍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網上評選。在這次評選中,卡爾·馬克思高居榜首,成為全世界公認的“千年思想家”,愛因斯坦、牛頓等位列其后。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思想導師和精神領袖。這次評選結果說明了馬克思主義不光在社會主義國家流行,即使對西方社會也有很大的影響力。馬克思生于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城的一個律師家庭里,曾先后進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歷史和哲學上。后與妻子燕妮結婚,生育了7個孩子,但只有3個女兒存活了下來。1843年10月,馬克思遷居巴黎,同德國和法國秘密工人團體的領導人建立了聯系,并經常參加德國和法國工人、手工業者的集會。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受該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綱領,這就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1867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資本論》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價值理論》,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因病與世長辭。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的偉大功績時指出:“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是“科學巨匠”,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巔峰,馬克思主義改變了世界。

                      (二)被誤讀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們認真看書學習,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是我們在上學時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對世界本質的闡釋,我們一直被教育形而上學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去看待世界的思維方式,指對存在、客體及其性質、空間和時間、因果和可能性的認識。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由前蘇聯的哲學體系傳過來的,存在有先天的缺陷。之所以會存在這種情況,有以下幾點原因:1、馬克思的著作浩繁,內容深奧難懂,很多人窮極一生也很難學通;2、在革命年代,為了現實的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實用化、口號化了,很難進行系統的研究;3、普通人文化水平不高、思辨能力不足,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馬克思主義;4、馬克思主義的武裝奪取政權會造成一些人會抵觸。正是這種種原因,導致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

                      二、馬克思都說了什么

                      馬克思主義有一部分說的是人的真實性,指的就是人所過的生活和自我潛能合而為一,不需要另外去塑造或迎合其他外在標準的自我。這樣的人才是真實的人。黑格爾說:那就是人的形式與內容徹底合一。也就是你內在所有美好潛質,都變成你身上的現實。你的理想就是你的現實,你的現實就是你的理想,這是形式與內容的徹底合一。

                      在閱讀馬克思時,我們應該不斷思索、不斷自問這個哲學問題:在生活中,你有多大自由?有多少因素或力量在拘束你,阻礙你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甚至讓你無法想象自己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生活,更理想、更自在、更公平、更正義的生活,存在于拘束之外?那樣的生活,和你目前的現實生活有怎樣的差距?如何衡量和描述現實生活和更好、更理想、更自在、更公平、更正義的生活間的差距?這里到那里,少了什么?需要什么?讀懂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你就能明白這些問題。

                      (一)唯物辯證法說的是什么

                      矛盾的對立統一。矛盾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矛盾在一定條件下還會互相轉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全面;既要看到當時,又要看到長遠。

                      (二)歷史唯物主義說的是什么

                      歷史唯物主義闡述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認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關于這些我要說兩點:1、什么是人?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是有羽毛的兩足動物。第歐根尼反駁說扒光羽毛的雞就是人嗎?柏拉圖的觀點是片面的。亞里士多德說“人,其實是現實性的動物”。培根說“人是萬事萬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軸”。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是欲望”。在卡西爾看來,人是符號的動物。這是前人對于“人”的理解,而馬克思說的“人”,不是自然人,是活生生的、在歷史中不斷實踐的社會人。其重要意義在于把社會人看做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為唯物史觀大廈打下了牢固的基礎。2、歷史決定人性,而非人性決定歷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歷來有對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討論,在當今社會也不乏其陳。老奶奶摔倒扶還是不扶,一度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本是一件小事,卻引起了一陣激烈討論。扶與不扶不能成為現在善與惡的標準,人們的選擇多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本來是做好事卻因此陷入麻煩,正是這種社會環境左右了人們的選擇。在西方社會有一種經紀人假設,指的是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鼓吹私有制。這是現在社會存在的一種現象,但這是錯誤的傾向。在原始社會,生產資料共享,大家共同生產共同消費。后來出現了私有制,大家開始變的自私自利。戰爭年代需要英雄,戰爭中的中國涌現出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是國家的命運讓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讓他們可以不計私利,為了勝利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人是現實的個體,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關系令人的本質呈現出不同的內涵。因此,人性非本善也非本惡,人性是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形成的。但無論人性出現什么樣的變化,也是歷史決定人性,而非人性決定歷史。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人的命運取決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高的人有四個特征:1、有自知之明。2、有自控力。3、有同理心。4、適度的交往熱情。

                      人是由歷史決定的,但是人的主動性也會對歷史產生影響。因而我們要注重實踐。習近平曾經在陜北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下鄉,條件非常艱苦,但是這7年的實踐經歷讓他獲益良多。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的下鄉經歷》中寫道: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年輕干部多“墩墩苗”沒什么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穩更遠。

                      (三)馬克思的“人的異化”理論

                      1、勞動的異化

                      在資本主義工業體系里,工人對勞動產品沒有自豪感,對自己的勞動產品是非常厭惡的,他們是沒有愛的,只有恨。恨自己的產品、恨機器、恨自己的工作,不是一般的恨,是極端的恨。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這就是異化勞動,也就是勞動被“異化”了。《1844年經濟與哲學手稿》中說:勞動為富人產生了奇跡般的東西,但為工人產生了赤貧。勞動產生了宮殿,但是給工人產生了棚舍。勞動產生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了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蠻勞動,并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了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異化,使人不再是人了。自由自覺的勞動是人的本質,“異化勞動”卻使人偏離了自己的本質,人開始變的不是人了。

                      罪魁禍首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工人、機器等生產資料都屬于資本家,工人只能干活,產品屬于資本家,工人得不到。生產的越多,付出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工人的勞動付出和勞動所得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勞動也就變成了變態和“異化”了。馬克思在對勞動的異化有這樣的論述:首先,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受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此,這種勞動不是滿足一種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種手段。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外在的勞動,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勞動,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最后,對工人來說,勞動的外在性表現在: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于他,他在勞動中也不屬于他自己,而是屬于別人。……同樣,工人的活動也不是他自己的活動,他的活動屬于別人,這種活動是他自身的喪失。

                      2、消費的異化

                      現實生活中存在一種“拜物教”,這是消費主義的異化。消費主義,就是把有限的生理需求變成無限的心理或者感官的欲求。在六七十年代,人們想要好好過日子;到了現在,人們想過好好日子。隨著產品的日益豐富,人們的欲望也越來越多。例如在以前,產品不夠豐富,人們買個包選擇很少,就講究要結實、容量大。后來產品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們開始講品牌、講名牌、講大牌,甚至數量上要求也越來越多,包的實用性已經被品牌意識弱化。像愛馬仕、LV等奢侈品一度在社會上流行起來。欲望就這么蔓延下去,無休無止。馬克思告訴我們:這就是消費主義時代下的“異化”,事物變成了外在異己的力量。人類創造了本為裝東西的包,卻最終淪為了包的奴隸。

                      現代社會就是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大多數人都已淪為“拜物教”虔誠的教徒。“拜物教”又分為三種,除了上述所說的商品拜物教,還有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金子!這黃澄澄的金子,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要這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高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嘿,這東西會把你們的祭司和仆人從你們的身旁拉走,把壯士頭顱底下的枕墊抽去;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詛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的癩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這就是典型的金本位的貨幣拜物教;《共產黨宣言》:“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這是對資本拜物教的闡述。

                      3、人類需要與感覺的異化

                      被金錢榨干血肉的“經紀人”。在資本邏輯的統治下,物質產品、文化產品極大地豐富,不斷推陳出新,出現產品大爆炸。人們便想多多的占有這些產品,所以人們開始拼命的賺錢。齊美爾(德)說“大多數現代人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必須把賺錢當做首要的追求目標,由此他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認為生活中所有的幸福和價值的最終滿足,都與擁有一定數量的金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內心中,貨幣從一種純粹的手段和前提條件成長為最終目的。”“金錢只是人們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梁,人是無法生活在橋梁上的。”“人淪為生產的工具。”“人淪為金錢的奴隸。”這是非常可怕的,人們的道德、情感、審美、友誼開始變得模糊,一切都用錢來衡量。

                      被消費主義病毒感染的我們。現代人有這樣一種意識,物質的高消費就是幸福生活、高質量生活。對產品的購買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可以證明自己是精英人士。這是資本軍團在幕后操控,讓人們覺得不會追趕時尚潮流的人是被社會淘汰的失敗者。非線性的消費都與商品質量無關,這是催眠、麻醉顧客鑒別力,消費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正如弗洛姆所說,“現代人生活在幻覺中,他自己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實際上他想要的只不過是別人期望他要的東西。”瘋狂的消費帶給人的除了短暫的滿足,更多的是焦慮、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活著只是在度日。任何消費品對于他自身實際需要的滿足都是暫時的,產品的不斷升級,刺激著人們的虛假需要,人們為了追趕潮流不斷的賺錢、不斷的消費。而產品的升級是永無止境的,像手機、汽車、化妝品,無時無刻不在更新換代。人們為了滿足自己這無休止的需要需求,而忽視了健康、家庭、朋友、興趣愛好,幸福感不斷下降。

                      文化消費的真相:“人類終獲幸福”的空頭支票。現代的文化消費工具理性壓制了價值理性,攀比身份取代了個性身份、消極自由遮蔽了積極自由、影像景觀強暴真實世界。當今媒體泛濫,影像占領了娛樂市場空間,掌握著輿論生殺大權,有些媒體為迎合觀眾而說假話,鼓吹娛樂至死,人生的意義被淡化、磨滅。一系列無聊但卻流行的所謂文化充斥著現代媒體,無處不透著淺薄和貧乏,不斷制造出毫無營養的熱點問題。

                      馬克思提醒我們看到人的荒謬和愚蠢。他對人的真實性給予高度重視,以此作為社會分析與歷史解釋的判斷標準:怎樣是好社會?一個讓人可以擺脫“異化”,當自己的主人,追求、實踐真實生活的社會才是好社會。我們如何看待歷史?一種有效、有利的方式,就是看在那樣的歷史階段中,人過得有多真實,又受到多少“異化”的力量宰割和制約。好的制度可能激發出民眾善良的一面,壞的制度可能激發出民眾丑陋的一面。民眾無所謂好壞,關鍵是看制度的好壞。

                      (四)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1、《資本論》是怎樣一部書

                      資本是人創造的產物,是私有財產制度發展過來的,本來是人類用以追求美好生活得一種手段或工具。但這工具后來卻越來越強大,長成了一個回過頭來威脅、綁架甚至吞噬人類的怪物。馬克思些《資本論》,一方面要讓我們看清這只怪獸的扭曲面目,另一方面則要描述這只怪獸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資本論》是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也是政治經濟批判。在描述分析資本的同時,馬克思也在進行批判,也在提出如何消滅這只怪獸的辦法。這三者在文本中緊密結合,無法分開。這是《資本論》的核心精神,以及由此核心精神衍生出的獨特的理論方法。

                      2、剩余價值

                      《資本論》最厲害的就是完整、系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秘密,這不但是資本家發家致富的秘密,也是工人受苦受累受窮的秘密。我舉個例子,一部蘋果手機的生產過程。國外的公司出設計方案、技術標準。全球三十一個國家、地區的供應商提供原料、零配件,最后由中國工人組裝起來。這是全球合作的產物。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一部手機賣五千元,蘋果公司拿58.5%,2925元;中國工人拿1.8%,90元,其中包括代工廠的利潤。2015年蘋果CEO庫克的薪酬是1028萬美元,另持有1%股份,當時蘋果公司市值7000億美元,其身價為70億。而在某工廠,工人平均工資2030—2450元人民幣,這是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工人只能靠長期加班來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本,每月大概100個小時的加班,導致了工人疲勞過度,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全國總工會公開批評了該廠長期違反勞動法。技術的價值被資本控制,技術的使用是以為資本獲取利潤為目的。

                      3、資本主義是如何形成的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是市場經濟學,實際應是資本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資本論》采用從經濟到哲學的方法,讀懂馬克思的學說要有抽象力,要懂歷史,尤其是歐洲歷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歷史。支持西方大國崛起的根本力量不是商品市場、自由貿易。而是這些國家的軍事能力,戰爭“金箍棒”威力來自籌措經費的能力,基礎是戰爭國債制度。戰爭國債制度的“緊箍咒”,掌握在戰爭國債的籌集者——資產階級手中。正是銀行家、資本家(投機家)和戰爭國債制度的奇妙結合構成了歐洲資本主義起飛、西方大國崛起的根本動力。1500年前后的歐洲有400多個國家,如今只有44個國家,正是不斷的戰爭造成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思濫矣。西方國家打仗需要大量的錢,當國家財政支付不了時便會發行國債,資本家銀行家購買了大量的國債,開始流通,當國家難以償還時,便將貨幣的發行權給了他們。馬克思石破天驚地說到了“世界貨幣”的起源:人們過去常常把作為奴隸的人本身當做原始的貨幣材料。古羅馬的關于保護私有財產的第一個法律,是把奴隸當做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來保護的。華盛頓也是大奴隸主。

                      馬克思說國債,即國家的讓渡。讓渡稅收權和發鈔權給金融資產階級。國家的債權人成立私人投資公司,也就是后來的銀行。銀行以公債為準備金發行銀行債券。國家承認銀行發行的債券為稅收工具。國家把發鈔權讓渡給私人銀行,銀行放債給國家,然后向社會放貸,從中收取利息,兩頭通吃,大發橫財。銀行隨著資本不斷增加,開始大量的加印債券,進而債券貶值。公債發行的越多,債券持有人的損失就越大。所謂“貨幣經紀”就是對一般國民的剝奪。馬克思說,所謂銀行,其實就是那些向國家的戰爭投資的有錢人成立的私人公司。現代意義上的貨幣是指建立在國家債務基礎上的,由銀行家發行的銀行券。

                      亞當·斯密認為“貨幣為勞動價值的交換中介”。這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馬克思說:公債成了原始積累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它像揮動的魔杖一樣,使貨幣具有了生殖能力,這樣就使它轉化為資本,而又用不著承擔投資手工業甚至高利貸時所不可避免的勞苦和風險。于是沒有貿易,沒有市場,沒有勞動,只有好戰的、負債的政府。那么,依托于政府債務的貨幣也會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資本主義的興起就伴隨著好戰的、負債經營的國家這種政體的興起,西方的大國,那些“現代國家”則完全是戰爭的產物,大國在戰爭、戰爭國債中崛起。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元的發行并不是美國的國家銀行而是美聯儲,美聯儲就是由十二家私人銀行構成的,由于美元的霸主地位,使它不僅僅左右著美國,甚至左右著世界經濟。而中國的崛起,一帶一路、亞投行、中日韓自貿區,使人民幣對美元的地位發起了沖擊,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美國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圍追堵截,百般阻撓。

                      4、鴉片戰爭是怎么回事

                      馬克思分析: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在東印度除了擁有政治統治權外,還擁有茶葉貿易、同中國的貿易和對歐洲往來貨運的壟斷權。高級職員壟斷著鹽、鴉片、檳榔等商品的定價權,惡意勒索不幸的印度人。總督也參與這種買賣,巨額財產像雨后春筍般的增長起來,原始積累在不預付一先令的情況下進行。

                      英國殖民者壟斷了印度的土地和一切產品,當然包括茶葉、鴉片等,印度人被動的不得不做英國人的奴隸。《國富論》同樣反對壟斷,天真地認為壟斷了商品的貿易權。斯密認為英國商品是工業品、價值高、體積小、不易腐爛、便于長期運輸,占盡優勢。馬克思認為他們交易的具備這些特點的商品是鴉片。炒賣鴉片,鴉片期貨、匯票、運費高于實際價值幾倍,金融產品、匯票可以在廣東兌換白銀。馬克思提醒我們記住:在19世紀的歐洲,鴉片不僅是商品,而且是金融產品。所以林則徐虎門銷煙,造成了英國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奔潰,嚴重威脅了英的金融霸權、切身利益。所以英國議會表決,與中國開戰。

                      5、經濟危機是怎么發生的

                      危機的第一步就是工廠生產產品,不斷增加工作強度、工作時長,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獲得高額利潤。然后將這些獲利用來擴大生產,導致產品過剩。第二步,就是將過剩的商品賣出去,這里以次貸危機為例,房價上漲,房產開發商不斷貸款蓋房導致了房屋過剩。房地產不景氣時,銀行把次級貸款打包轉手給其它金融機構、投資銀行。它們包裝各種理財產品賣給發展中國家,這就將危機帶給了全世界。房產商以低首付為誘餌,忽悠普通民眾貸款買房。房子賣完了,房地產商賺了,銀行賺了,貸款者賠了。其實質就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不過是金融資本這么一個轉移,本來是生產者的危機,就轉嫁到一般百姓身上了。99%的美國人民對1%的華爾街金融家們恨之入骨。

                      6、為什么說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貨幣操縱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只是到了戰爭最后一刻,方才象征性地參戰。此前,它主要向歐洲各國放貸戰爭款。一戰結束后,歐洲戰勝國共欠280億美元的戰爭債務,其中120億美元是欠美國的。而德國要負擔的戰爭賠款則高達600億美元。

                      《凡爾賽協定》剛簽署不久,凱恩斯就預言:無論是戰敗國德國,還是歐洲的戰勝國。實際上都不可能還清美國的債務,債務鏈條最終斷裂,終將導致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的崩潰。而無法償清的債務只能用戰爭來解決。因此,另一場世界大戰不可避免。持有美國越多的國債,當遇到通貨膨脹時國債遭到稀釋,持有者的損失就越大。因此,我國才積極促成自貿區的發展來使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以減少這種風險。按照市場經濟學,永遠看不清美國與世界的關系,因為美國早已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產品生產國,美國壟斷的不是商品生產,而是貨幣、信息和信用、美元的世界地位。而要看懂今天的世界經濟,非看馬克思不可。

                      (五)馬克思說的共產主義是什么樣子

                      馬克思主義剛傳入中國的時候人們不能理解,尤其是戰爭時期,意識形態混亂,出于某種原因有人詆毀共產主義是“一大二公”“禁欲主義”“共產共妻”等,這是對共產主義的污蔑。共產主義中的“產”,是生產資料而不是財產。共產主義更不是桃花源、烏托邦。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共產主義也會存在矛盾,它只是消滅了私有制和剝削,但它不可能消滅矛盾。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共產主義不是一個業已設定好的完美社會,如果真是那樣,共產主義就是宗教,就是煽動。與太平天國的“大同社會”無異。真正的共產主義是一種現實的運動,它以消滅私有制為己任。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異化,資本橫行。實現共產主義即實現人的自我揚棄,它是一種運動,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應當的目標。習近平要求在十八大報告中寫入: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共產主義不僅僅是發展生產力,關鍵是要消滅生產力高度發達條件下出現的兩極分化。即少數人“暴富”、大多數人“完全沒有財產”的異化狀態。一方面,共產主義維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即維護勞動者的勞動產品神圣不可侵犯,維護勞動者的基本人權神圣不可侵犯,共產主義就是共同富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就說,共產主義就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關系的,所以共產主義……不過是私有財產關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另一方面,共產主義要實現人的全方位均衡發展。勞動分工和協作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組織能力加強,組織起來的社會生產力,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因素。但異化現象依然嚴重,現代生產力變成人類無法控制的力量,并與大多數勞動者相對立的“異己”“異化”的力量。

                      除了“兩極分化”“機械工具”的異化以外,就是社會關系的深刻“異化”。社會越來越冷漠,在市場里只有“有效需求者”和“有能力的消費者”才是唯一值得尊重的。市場絕不愛沒有消費能力的人。沒有消費能力的人在市場、社會中找不到愛。市場經濟把人的勞動能力、創造能力、人的魅力統統變成人的購買力。從而,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就成為他有沒有錢、有沒有購買力、能不能消費。而并不是他的勞動能力、思想能力、創造能力,更不是他的道德情操和愛心。馬克思說,這與其說是“異化”,還不如說是人的墮落。《巴黎手稿》中寫道:我們現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對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那么你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有用信任來交換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藝術享受、即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你對人和自然界的一切關系,都必須是你的現實個人的生活,與你的意志對象向符合的特定表現。如果你在戀愛,但沒有引起對方的愛,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使對方產生相應的愛,如果你作為戀愛者通過你的生命表現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難么你的愛是無力的、不幸的。

                      三、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

                      《共產黨宣言》傳播非常廣泛,兩百多種文字,發行量僅次于《圣經》,而且是美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大學生的必讀書目。今年初,美國一家調查機構數據顯示《共產黨宣言》是美國名校大學生十大課外必讀書之一。經濟危機之后,資本主義制度受到廣泛的質疑。德國《資本論》在2008年成為圣誕節的最佳禮品,銷量上升兩倍。當時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也在讀《資本論》,羅馬天主教會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有理。錢學森說:不管今天有些人怎么懷疑馬克思主義,不管今天有些人怎樣批判科學共產主義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類共產主義文明更高階段理想,是真善美的統一,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是真正人道的,它確實是人類文明的理想境界。

                      四、結論

                      習近平系列講話讀本中寫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為什么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呢?因為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前提,讀原著接觸偉大是理解偉大的前提。只有完整、準確地理解了、信仰了,才能正確運用,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大問題。人的一生就像扣扣子,人生的第一個扣子扣好了,其余的扣子才能扣好。我們選擇了信仰馬克思主義,才能保證今后道路走的正確。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享受思想之美、思辨之美,成為一名有思想內涵、有信仰的人,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內部黨課講稿)


                    日韩精品无码,最近高清中文字幕网,网站啪啪,中文天堂资源在线